国家素质教育网
查看详情 网上报名
  当前位置:首页 → 项目说明 → 项目说明
站内文章搜索
信息搜索:
按文章:
标题 内容
 
今日导读
· 怀进鹏会见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
· 厦门大学完善“四个体系”加强...
· 教育部部署2025年全国成人...
·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
· 教育部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和学生...
·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对新增推免资...
·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11个...
·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 202...
· 中国农业大学以数智创新加快推...
· 河北省校内校外双向发力推动中...
热门文章
小学语文四年级《猫》
《古诗词三首——渔歌
国务院关于表彰全国“
[论文] 浅谈地方课程、校本课
[论文] 班级管理中实施素质教
“注册企业风险管理师
素质教育的特点
什么是素质教育
《月光启蒙》教案
《去哪儿买东西》教学
 

 

文章标题:厦门大学完善“四个体系”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

 [ 2025-9-16 浏览:40 来源:教育部 ]

 文字 〖 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厦门大学完善“四个体系”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部简报〔2025〕第25期

  厦门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致学校建校100周年重要贺信精神,不断完善教师德育体系、教研体系、支撑体系、保障体系,系统推进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队伍建设全过程,引导广大教师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着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一、完善德育体系,着力涵育教师修身弘道素养

  (一)以学习铸师魂。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落实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常态化规范化制度,扎实开展师生党员基本培训、党校名家讲坛,加强新入职教职工、骨干教师、新任研究生导师思想教育培训,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充分运用校内外红色资源,组织参观校史馆、革命史馆等,观看校史精品剧,赴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研学实践,引导教师坚守初心跟党走。

  (二)以示范树师德。持续优化教师荣誉表彰体系,着力选树教学型、科研型、社会服务型等多类型师德典范,颁发“南强杰出贡献奖”,评选“我最喜爱的十位老师”,出版《我的厦大老师》《南强师者——光荣从教四十年》等书籍,在学校官网开辟“身边好老师”“光荣从教四十年”专栏,激发教师涵养高尚师德、见贤思齐的内生动力。先后涌现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模范教师等师德楷模。

  (三)以严管正师风。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完善涵盖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惩的“学校党委—组织部门—院(系)党组织—教师党支部”全链条、常态化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组织各院(系)实施师德师风“三个一”提升计划,每学期议一次专题、办一场讲堂、树一个典型,开展“书记亮警示·院长讲准则”等活动,加强教师“十项准则”学习教育。建立健全校院(系)常态化交流机制,优化并定期编印教师工作参考资料,加强对院(系)的工作指导,促进教师恪守职业规范、严守师德底线。

  二、完善教研体系,着力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

  (一)以“研”促教提质量。建好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全国“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新文科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等平台项目,为教师教学本领提升提供高能级平台保障。聚焦立德树人、课程思政、信息技术赋能教学改革前沿,五年来实施省级及以上教学改革研究项目380余项,以教学研究支撑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创新,提升育人质量。以入选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高校为契机,加强AI教学改革研究,推进涵盖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通识课程等AI课程建设计划,开发建设智能学伴“晓懂”,提升教师人工智能素养。

  (二)以“训”促教强能力。精心设计针对新入职教师、青年骨干教师、新任研究生导师等多元递进培训项目,涵盖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创新等方面,实现教师全周期个性化成长服务。常年开设名师工作坊、教学沙龙,定期举办骨干教师夏令营,建设教师教学成长影像库,原创“研、展、磨、辩”磨课指导模式,精准化增强教师教学育人能力。

  (三)以“赛”促教激活力。迭代青年教师教学比赛、英语教学比赛、翻转课堂教学比赛、实验教学比赛等竞赛平台,形成教学比赛、教学培训、课程评估“三位一体”竞赛机制,促进教师追求卓越教学。建设柔性在线教学评价系统,推行灵活、自愿教学诊断评估渠道,同步开发以学生为中心的多维评价工具,激发教师自我提升动力。

  三、完善支撑体系,着力增强教师报国奉献本领

  (一)以学科交叉支撑教师开展前沿攻关。围绕国家急需前沿科技领域,加强学科前瞻布局,促进学科交叉,引导教师开展前沿研究,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完善学科交叉治理体系,建立学科交叉中心,举办交叉学科论坛,为教师拓宽跨学科视野、提升交叉创新能力打造高端平台。创新跨学科支持机制,建立健全教师联合聘用、招生联合培养、团队成果认定等政策,并通过设立学科交叉专项、设立交叉学科研究生招生指标专项、校长基金项目等,支持开展学科交叉前沿研究。

  (二)以平台构建支撑教师服务创新发展。在表界面化学、疫苗研发等领域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依托平台集聚创新人才、汇聚产业企业创新资源,锻造支撑国家战略的高水平团队。搭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嘉庚高新技术研究院等创新转化平台,配套完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优化科技成果收益分配机制,将80%的转化净收益分配给成果完成人,引导教师倾力于服务创新发展。创新校地合作范式,推动与省市共建嘉庚、翔安、鹭江3个省级创新实验室,探索“定向培养”“揭榜挂帅”教研新模式,引导教师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孵化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

  (三)以开放融合支撑教师推动国际合作。举办高影响力国际学术会议,依托中马国际高等研究院、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等项目平台,支持教师参与高水平国际产学研用合作。鼓励支持教师在国际组织、学术性协会、国际学术期刊等任职,发挥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等桥梁纽带作用,推动教师广泛开展教育科技文化交流合作。

  四、完善保障体系,着力夯实教师幸福从教根基

  (一)加强组织引领。加强党对教师和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成立党委教师工作委员会、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学校党委牵头抓总、院(系)党组织主体负责、教师党支部引领关怀”的三级联动机制,压实院(系)党政主要负责人教师和人才工作第一责任人责任,强化教师党支部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引领教师在教学科研和服务发展中当好“排头兵”和“突击队”。

  (二)深化评价改革。建立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与成果分类分级标准,打通等效评价、评聘晋升和人才流转“三条通道”,激励教师各展其能。增设特别申请程序,对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或在教学科研业绩取得标志性成果的教师,可依程序进行择优聘任,构建多元多维、人尽其才的发展环境。

  (三)完善服务保障。推进治理效能建设,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优化教育教学、科研创新、人才人事、后勤服务体系,持续提升教师满意度。建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前置做好经费优先投入、指标优先安排、实验空间预留等工作,提升人才引进工作质效。

 
 

复制地址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友情链接

教育部     科技部     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全国高教工委素质教育委员会     卫生部     公安部     中国科学院     中国政府网     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校长网     中国教育网     人民网     职业技能评审中心    

更多...
  网址:Http://www.chce.org.cn
电子信箱:chinacqec@126.com
国家素质教育网通用网址注册证号20080523132140013
版权所有:国家素质教育网、国家素质教育社会化公共服务平台 京ICP备12013323号
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以达到最佳显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