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素质教育网
查看详情 网上报名
  当前位置:首页 → 证书介绍 → 证书介绍
站内文章搜索
信息搜索:
按文章:
标题 内容
 
今日导读
· 浙江省坚持优化提升、融合互促...
· 教育部关于做好庆祝第40个教...
· 教育部关于公布首届全国大学生...
· 2024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 习近平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
· 武汉大学“聚”“融”结合推进...
·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实施...
· 怀进鹏会见部分非洲国家教育部...
· 李强会见尼日利亚总统提努布
· 习近平和彭丽媛为出席中非合作...
热门文章
小学语文四年级《猫》
《古诗词三首——渔歌
国务院关于表彰全国“
[论文] 浅谈地方课程、校本课
[论文] 班级管理中实施素质教
“注册企业风险管理师
《月光启蒙》教案
素质教育的特点
什么是素质教育
《去哪儿买东西》教学
 

 

文章标题:《古诗词三首——渔歌子》

 [ 2008-2-3 浏览:21642 来源:国家素质教育网 ]

 文字 〖 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下第23课《古诗词三首——渔歌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学会生字词。

2.通过想象、描述词的画面,理解词意,体会作者寄情山水、心志平和的情操,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山水的感情。

 [教学理念]

张志和作为一名诗词书画大家,他的作品是词中有画,画中有词。本设计力图以赏画的形式,吟诵的方式,想象理解词的意境,丰满对词人张志和的认识,达到对《渔歌子》的理解更加饱满的目的。

[教学重点]

学会词的吟诵,想象词中描绘的情景。

[教学难点]

读出词的韵味,体会作者寄情山水、心志平和的情操。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预设]

一.激趣导入,了解作者。

1.老师自我介绍,学生自我介绍。

2.介绍张志和。

今天我们的学习就是从名字开始的,现在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名字,看看你能对这个名字了解吗?(板书“张志和”,)猜猜“张志和”这个名字是谁起的。(生猜)是皇帝起的,张志和16岁的时候就中了举人,并写了一份折子给皇帝唐肃宗,唐肃宗看了,觉得这个小伙子太有才了,就封他做了大官,并赐他一个名字“张志和”,希望他“心志平和”。他的原名叫“龟龄”,是个伟大的词人。

3.揭示课题。

谁知道词和诗最显著的区别是什么?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张志和的长短句《渔歌子》。

二.诵读词文,赏析词义。

1.请大家打开课文,好好地把这首词读3遍,注意,要读得字正腔圆。(生自读)

2.指名诵读。生生互评。

3.这首词在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词中赏画,品味意境。

1.张志和不仅是一名有名的词人,还是一个一位知名的画家,人们都说他的词里总藏着美丽的画。默读《渔歌子》,看看你能发现张志和在这首词中画了什么?把它圈出来。

2.学生圈画,交流。

你能把你看到的画面读出来吗?

3.发现词中的色彩。

他的朗读只让老师看到一副黑白画,是这样吗?快去看看,张志和用多少种色彩?

4.张志和仅仅用了27个字,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有声有色的画面,请同学们看着自己的画,静静地看,此时,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你又想到什么?(播放音乐,给学生半分钟思考——指名交流)

5.多么动人的画面啊,你们能把这种体会读出来吗?(指名朗读)

四.走近山水,贴近词人。

1.张志和的哥哥——张松龄写了一首《和答弟志和渔父歌》,出示,教师范读。

2.师生劝答,再品词意,再识词人。

讨论:为何不归?

3.引诵《渔歌子》。

现场反思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这样上《渔歌子》,其意图有三点:

第一,我的《渔歌子》教学,力图体现诗词教学的厚度。《渔歌子》这首词只有短短的27个字,备课时,应该把它先读厚。一个词人张志和,一首《渔歌子》,就这样流传了千年,其魅力在哪里?我开始查阅一些资料,张志和这个人形象逐渐立体饱满起来:他是诗人,他是词人,他是画家,他是书法家,他是哲学家……这些认识随着“桃花流水”在我脑海飘荡。一个老师能走多远,孩子领着就走得有多远;一个老师能读多少,就能领着孩子读多少。但是,教师也不能没有选择的把掌握的资料全部端到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囫囵吞枣的吃。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我根据《渔歌子》词中有画、词中寄情这两个特点,从厚厚的一沓资料中筛选出了张志和“心志平和”这个名字的来历、张志和是画家、张松龄的《和答弟志和渔父歌》、张鹤龄的茅草屋这些和词学习紧密结合的点进行拓展,一堂课下来,相信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一首27个字的《渔歌子》,而是《渔歌子》背后整个美轮美奂的诗词意象。

第二,我的《渔歌子》教学,力图注意学生的学习起点。我们的古诗词教学可以套用小平爷爷的话说,是“从娃娃抓起了”,孩子还在呀呀学语的时候,父母们就迫不及待的教他们“鹅鹅鹅……”可是我们的古诗词教学却常常忽视孩子的学习起点,一个教案适应所有学生。我今天最初几分钟的课堂谈话,通过对词人张志和、《渔歌子》、诗词的显著区别几个环节的逐步深入,了解了这个班级的学习情况,他们对词已经有了一些了解,能够说出词牌、词和诗的显著区别,根据他们的学情,我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领会词的意境,而放弃了原来准备的了解词的相关知识的环节,这样,就可以节省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吟诵、体会。我觉得,这样的课堂,做到了教师的教是学生的学习需求,所以课堂上,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参与讨论、研究的积极性是很高的。

第三,我的《渔歌子》教学,力图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课堂是焕发生命活力的地方,如果没有精彩的生成,课堂教学就是失败的。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比较拘谨,可能是第一次来到大礼堂上课,看到这么多老师听课,紧张是难免的,于是对于词的意境想象的翅膀就被束缚住了。当时,我就在想,怎么办?诗词教学的根本还是立足于读,所以我马上调整预设的方案,一句一句教学生诵读,“白鹭飞”得多高,“鳜鱼”游得多欢腾,就这样一个字一个字、一句词一句词的教,直至最后,同学们能优美、有情地诵读出来,可以看出我这样根据生成调整预设的处理是成功的。

当然,课堂教学也是门遗憾的艺术。我觉得这堂课我还有学多地方做得很不够,例如在板书处理上,我想落实的有三点:1、生字的书写;2、老师根据学生的想象,把黑板上的字变成一幅画,完成从词到画面的转化;3、最后再看着画,诵读《渔歌子》,完成从画面回到词的学习。但是,可能是我没有表述很清楚,学生很长时间才明白我的意思,浪费了很多时间,如果能够在教师的语言上再处理得清晰简洁一些,就能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出现。

以上几点是我对《渔歌子》这堂课几点不成熟的思考,请评委、老师们批评指正!

教研员视线:

▲教师的基本素养好,教材理解准确,定位恰当,设计较新颖独特,朗读指导比较有效。初读自主学习的时间不足,节奏有些拖沓,词人的生平,品格“识”得不深。

▲引领学生想象理解解词的意境,层层深入,朗读指导到位,教师有教学机智。课堂体现了和谐美,达到了和风细雨的境界,但让学生填画一环节是个败笔。

▲反复吟诵中想象,课堂中展现的是师生对这首词的层层品位,只是感觉这幅关于春天的画比较泛化,没有一种触动心弦的东西。

▲课堂清新自然,初读时的步步深入,既充分又扎实,以张志和的生平背景与另一首词作为拓展,使课堂的容量显得充实饱满,但设计有点难,学生不易理解与体会,特别是填表与为什么不须归,教师的感悟与学生的感受落差较大,而也没有搭建有效的桥梁,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

▲教师具有扎实的语文功底,对词的理解别具匠心,但课时容量较少,在教学程序安排上有点“玄”,在词的意境感悟上还少点什么?

▲本课努力构建诗意的课堂,并在学生诵读想象中感悟到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意境。如果在课堂中的问题或要求更有指向些,明确些,有效性可能更强。

▲以读为主,练习设计有新意,内涵较丰富,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落实了字词的书写,但置词中的字词理解不顾,不利于对词义的把握和对词的形象的感知。

▲该老师教学风格豪放、自然、风趣,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语言实践,从而到对人生态度的正确引导,同时在课堂中常常给学生留有空间,让学生去充分思考。

▲读词句——悟词意——现画面,教学环节层层推进,而教师未能巧妙引领学生进入春光明媚的境地。

▲敢为天下先,温州市的小学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何不创此新的预设,只要根本不离语文实践。

专家点评:

 

教师声音:

2007温州市语文优质课优点盘点

瓯海区新桥一小  李晓燕

盘点2007温州市的语文优质课,对于我来说具有不寻常的意义,因为这里的课真实、有效,体现出这一代年轻教师对语文的理解和把握,跳动着一颗颗活跃而执著的心。我沉浸其中,感受着,体验着,思索着,收获着。

现撷取几个课例谈谈自己的些许感受:

一、         重视语文实践

《一面五星红旗》的初读部分,先听写生字词,达到词语积累;再选用其中

的几个词说说“我”当时的遭遇,既巧妙回顾了上节课的内容,又从整体入手,还为下文的教学作好了过渡和铺垫。这里的词语教学可谓一举多得。

《渔歌子》:猜、读、写、说、背、默等语文实践紧紧围绕词的内容、韵味、

意境展开,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明显得到提高,增量显著。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难读词句的朗读、指导;重点词句的理解、想

像、朗读、积累、批注都比较到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生的写话,能抓住文本中的内容和语言形式“依然”,使这次写话有效,适宜,诗意,就像德国人自然、甜美的“莞尔一笑”。

《普罗米修斯》:难读词(外国人名)读音的正确朗读;根据这些词简洁地

说主要内容;通过重点词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坚定;读写结合的安排等等,这一切的安排只为了一个目的,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         过程展开充分

《卖木雕的少年》中教学“遗憾”展开得相当充分:

师:当你想买小象墩却没买时,你的心情怎样?

生1:我心里感到很遗憾。——老师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再请学生说感受。生2:我会不高兴。

生3:我觉得太可惜了。

生4:我感到很难受。

师:这么些感受,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生齐:遗憾)

这样处理,相信“遗憾”一词真正留下了痕迹,深深印在学生的心中。又如

“沉甸甸”“ 隆起”的教学也充分展开,这才是真正的学习,不仅关注结果,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中的“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正是这样”等词的处理,也极其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如“莞尔一笑”的展开:

师:“莞尔一笑”是怎样的笑?

生1:是自然的笑

生2:发自内心的笑

生3:热情的笑

生4:那是甜甜的笑

师:对,“莞尔一笑”正是这样的笑。

师生合作读这个句子,随机点拨:笑得多甜啊!笑得多热情呀!——学生经历了这么充分的过程,“莞尔一笑”肯定深入人心,不仅理解了,更达到了积累、运用的目的。

三、         框架设计有层次

《卖木雕的少年》:从“遗憾”切入,通过“我的遗憾——少年的遗憾——弥补遗憾”三大板块展开教学,思路清晰,层层深入,效果挺好。

《渔歌子》:能准确把握词的特色进行教学,以读为主,读有层次。读得字正腔圆——读出景物——读出色彩——读出生机——读到“不须归”。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初读课文,知道德国人养花的特点,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二读课文,品“别人看到的花”——三读课文,看“自己养的花”——对比中悟情: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写话升华。

这样的设计,板块清晰,层次分明,特别是品“别人看到的花” 和看“自

己养的花”两大板块落差悬殊,在强烈的对比中悟情水到渠成。

四、         培养质疑有体现

《卖木雕的少年》中有这么一句:这个小象只有拳头大小,可以带上飞机,但我却觉得是一件沉甸甸的东西。王老师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对此进行质疑,这么小的象墩怎么会沉甸甸的呢?这一问题不仅有价值,思维含量高,而且这样的一个矛盾点,正是培养学生质疑的好时机,王老师能敏锐抓住,并将其做大,做足,做实,确实难能可贵。

《一面五星红旗》:出示老板前后态度的句子,让学生质疑提问,“什么使老板的态度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学生再根据这一问题,研读文本,深入思考,揭示主题。文本中的矛盾冲突,是极其宝贵的资源,我们要善于发现,培养学生的质疑和思考能力。

 

磨课历程叙事:

“由薄到厚”与“由厚到薄”

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  官正华

喜欢诗词,每每徜徉在这些千年不败的奇葩前,总是涌动起澎湃的激情;喜欢孙双金的《走近李白》,喜欢王崧舟的《长相思》,惊诧于他们在课堂上的翩翩风姿……于是开始尝试,尝试带领学生在曼妙的古琴声中吟诵。几次尝试,几次失败,不禁问自己:古诗词教学的路在何方?

“水复山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本学期学校举行的一次“诗词教学研讨”活动上,同事史建波老师选择《渔歌子》作为研讨课的内容,他是这样设计教学流程的:

1、介绍张志和的名字来源。

2、介绍词和诗的显著区别。

3、介绍词牌。

4、初读《渔歌子》,要求读的准确。

5、介绍张志和是画家,出示资料:

A、颜真卿、陆羽、徐士衡、李成矩等共和二十五首。志和复剪素写景,须臾五本。随句赋象、人物、舟船、鸟兽,烟波凤月,皆依文章,曲尽其妙。真卿与诸客传玩,叹服不已。唐朱景玄撰《唐朝名画录》,定逸品三人,张志和居其一。

B、明董其昌《画旨》云:“昔人以逸品置神品至上,历代唯张志和可无愧色。”

6、在词中找画面,朗读。

7、介绍张志和的哥哥张松龄的《和答弟志和渔父歌》,师生对答。

8、介绍张志和的另一个哥哥张鹤龄的草堂,引读《渔歌子》。

9、出示苏东坡的《鹧鸪天》:“西塞山边白鸟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朝廷尚觅玄真子,何处如今更有诗?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人间底事风波险,一日风波十二时。”研读。

10、出示日本嵯峨天皇学做《渔歌子》:“江上渡头柳乱丝,渔翁上船烟景迟。乘春兴,无厌时,求鱼不得带风吹。”研读。

听完课之后,老师们收获颇丰,评课时达成共识:史老师的《渔歌子》上得很丰满,很生动,学生对于词人张志和有了较深的了解,但是课后对于学生的调查,能背诵《渔歌子》的同学寥寥无几,七处引用课外资料,造成了学生对于诗词教学根本——词的本身的忽视,成为这堂课的致命伤。

于是,我也产生了试教《渔歌子》的念头。这首词只有短短的27个字,备课时,应该像史老师那样把它先读厚。一个词人张志和,一首《渔歌子》,就这样流传了千年,其魅力在哪里?我开始查阅一些资料,张志和这个人形象逐渐立体饱满起来:他是诗人,他是词人,他是画家,他是书法家,他是哲学家……这些认识随着“桃花流水”在我脑海飘荡。虽然说一个老师能走多远,孩子领着就走得有多远,一个老师能读多少,就能领着孩子读多少,但是教师也不能没有选择的把掌握的资料全部端到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囫囵吞枣的吃,这样的教学势必使课堂成为一盘“大拼盘”。我掌握的《渔歌子》相关资源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我立足《渔歌子》词中有画、词中寄情这两个特点,从厚厚的一沓资料中筛选出了张志和“心志平和”这个名字的来历、张志和是画家、哥哥对张志和的关爱这些与《渔歌子》学习紧密结合的点进行拓展,进行教学设计:

1、谈话导入,了解学情:学生对张志和的了解有多深,对词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有多少。

2、初读《渔歌子》,要求读的准确。

3、在词中找画面,朗读。

4、在词中找颜色,朗读。

5、在词中想意境,朗读。

6、介绍张志和的哥哥张松龄的《和答弟志和渔父歌》,师生对答。

7、介绍张志和的另一个哥哥张鹤龄的草堂,引读《渔歌子》。

整个设计着重进行意境想象与朗读训练,试教下来,学生既能声情并茂地吟诵《渔歌子》,又能将《渔歌子》背后整个美轮美奂的诗词意象,还对词人张志和“心志平和”的处世态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华罗庚教授把读书的过程归纳为“由薄到厚”与“由厚到薄”两个阶段,通过《渔歌子》的磨课,我觉得把这句话用到我们的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再合适不过了,我们的古诗词教学常常本末倒置,远离诗词内容,进行无筛选的拓展,走入了《大学》中所记载的岐路:“厚其薄者厚,薄其厚者薄。”因此,我们在我们把诗词“读厚”之后,我们还应该把诗词“读薄”。
 
 

复制地址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友情链接

教育部     科技部     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全国高教工委素质教育委员会     卫生部     公安部     中国科学院     中国政府网     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校长网     中国教育网     人民网     职业技能评审中心    

更多...
  网址:Http://www.chce.org.cn
电子信箱:chinacqec@126.com
国家素质教育网通用网址注册证号20080523132140013
版权所有:国家素质教育网、国家素质教育社会化公共服务平台 京ICP备12013323号
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以达到最佳显示效果